- 《2023年張家口市加快推進后奧運經濟發展工作方案》政策解讀2023-03-20
- 《2023年張家口市加快推進后奧運經濟發展工作方案》政策解讀2023-03-20
體裁分類:規章庫 | 主題分類:綜合政務 | 發文日期: 2023-03-20 |
發布機構:政府辦公室 | 文號: |
2023年張家口市
加快推進后奧運經濟發展工作方案
為加快推進我市后奧運經濟發展,加速打造經濟發展新增長極,強力推動我市創新綠色發展,根據省、市兩級后奧運經濟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全體會議精神,結合實際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及省委十屆二次、三次全會及市委十二屆五次全會精神,認真落實中央、省、市經濟工作會議安排部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冬奧場館賽后利用為牽動,以冬奧核心區為龍頭,發展壯大冰雪產業,持續加大冰雪運動推廣,加快建設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加速打造奧運城市品牌,逐步培育壯大賽事經濟、會展經濟、研學經濟、冰雪經濟等新經濟增長極,全面推動后奧運經濟高質量發展。
(二)目標任務。冬奧場館多元化利用加快推進,全年至少舉辦賽事150場、會展活動50場,爭取京張全季體育旅游嘉年華、冰雪產業博覽會等一批會展活動永久落戶我市;冰雪運動全面推廣,累計參與人數力爭達到650萬人次;冰雪產業逐步壯大,產業規模達到330億元;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持續推進,體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旅游總收入達到500億元;加快奧運城市品牌培育,打造奧運城市品牌街區,建造奧運文化標志性建筑,推動森林城市創建,助力鄉村振興。賽事經濟、會展經濟、研學經濟、冰雪經濟逐步成為新經濟增長極,后奧運經濟發展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二、重點任務
(一)讓冬奧場館利用“活”起來。全面落實《北京2022年冬奧會張家口賽區競賽場館后續利用工作方案》,健全冬奧競賽場館后續利用和運營機制,不斷完善場館設施配套,提升體育賽事牽引能力,承接國際國內重大冰雪運動賽事,舉辦國內專業賽事和群眾體育賽事活動,承辦各類會展慶典論壇活動,大力發展賽事經濟、會展經濟、研學經濟,打造奧運場館賽后利用國際典范。
(二)讓冰雪產業發展“強”起來。繼續加強冰雪產業的宣傳推介,借力冰雪產業發展大會等平臺,吸納集聚更多的冰雪產業鏈企業入駐,打造國家冰雪裝備生產基地;不斷提升萬全區冰雪運動裝備產業園和宣化區冰雪產業園能級,逐步形成產業鏈完整、技術先進、特色鮮明的冰雪裝備制造產業體系,以冷資源拉動熱經濟,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三)讓冰雪運動“熱”起來。全面落實《張家口市后奧運冰雪運動發展工作實施方案》,開展冰雪運動進校園、進企業、進機關等活動,進一步擴大參加冰雪運動人口規模。完善冰雪運動賽事體系和群眾性冰雪運動推廣體系,積極開展集中培訓和大眾化、全季型體育賽事活動,以及殘疾人冰雪運動季活動,進一步推進冬殘奧體育教育進特教學校,實現冰雪賽事活動全覆蓋。
(四)讓文化旅游“火”起來。深入落實《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張家口)實施方案》,推進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面向京津精準定位消費群體,突出冰雪優勢和文化特色,打造一批冰雪主題景區、旅游線路。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做好投融資規劃,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專項債券支持。加強文旅和農業融合發展,讓冰天雪地成為群眾致富、鄉村振興的“金山銀山”。
(五)讓城市品牌“亮”起來。全面落實《張家口市高質量打造奧運城市品牌工作方案》,加快建設對接國際標準的城市基礎配套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打造奧運城市特色風貌街區,建設體現奧運文化格調的標志性城市建筑,全面提升城市發展質量,努力把我市建成國際知名的奧運品牌城市。
三、實施路徑
(一)持續強化場館多元化利用。加強與國際單項體育組織溝通聯絡,爭取國家體育總局支持,承辦國際雪聯世界杯、洲際杯、亞洲杯、積分賽;引導全季體育賽事向冬奧競賽場館及周邊布局,舉辦國家級、省級夏季專業賽事;持續舉辦崇禮50公里山地越野賽、崇禮168國際超級越野賽、UTV挑戰賽等群眾參與度高的品牌賽事活動,冬奧場館及其周邊全年籌辦舉辦各類賽事不少于150場。積極對接市場資源,培育會、展、演、典等新業態,申辦承辦河北省第四屆冰雪運動會、戶外滑雪裝備博覽會、國際冰雪產業博覽會等賽事展會,常態化承辦企業年會、產品推介會及各種慶典、文藝演出等活動,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多樣化需求,全年舉辦各類會議、論壇、會展等活動不少于50場,爭取京張全季體育旅游嘉年華、冰雪產業博覽會等一批大型會展活動永久落戶我市,實現場館綜合高效利用。(牽頭單位:市體育局;責任部門:市加快推動冬奧競賽場館后續利用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
(二)持續加快發展冰雪產業。圍繞冰雪制造、冰雪旅游、冰雪現代商貿、冰雪運動、冰雪培訓等重點領域,每季度開展招商活動,重點引進奧地利多貝瑪雅索道、法國波馬索道、費舍爾雪板、斯洛文尼亞伊蘭滑雪個人裝備等一批項目落戶我市,爭取年內簽約冰雪產業項目10個、落地和投產各5個以上。繼續推進高新區和宣化區2個冰雪產業園基礎設施建設和功能提升,加快中索國游索道張家口索道基地、晟睿體育運動服飾生產等項目建設。加大對雪場建設支持力度,嚴格落實省市冰雪產業發展各項優惠政策,創新金融支持方式,推動雪場持續擴模升級、完善配套、提升服務,進一步增強帶動能力和輻射效應。積極搭建國際交流合作平臺,打造國際滑雪旅游目的地品牌。引進培養場館運營、運動普及、醫療服務、冰雪裝備制造等各類冰雪人才,全面提升冰雪產業整體水平,全年冰雪產業規模達到330億元。(牽頭單位:市投資促進局;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市體育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市稅務局,有關縣區人民政府)
(三)持續深入推廣冰雪運動。持續實施惠民補貼活動,推動奧運場館向公眾開放,廣泛開展冰雪運動進校園、進機關、進企業、進鄉村、進社區等冰雪普及活動,帶動更多群眾走向冰場、走進雪場。充分發揮城市聯賽的廣泛參與作用,開拓群眾基礎好、參與人群廣、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冰雪項目。積極舉辦“雪耀中國”高山滑雪積分賽等品牌賽事,開展京津冀冰雪邀請賽、張家口城市聯賽等群眾性冰雪賽事活動,打造國家冰雪運動推廣示范基地。定期開展冰雪項目青少年運動技能等級評定工作,吸引更多青少年參與冰雪運動。構建青少年冰雪俱樂部發展體系,大力支持雪場成立冰雪俱樂部,培養青少年冰雪項目運動員。進一步規范裁判員培訓、考核、審批等工作流程,嚴格按程序發放證書,培養更多本地冰雪項目裁判員。全年力爭開展冰雪競技和群眾冰雪賽事活動總量不少于300場次,培養冰雪社會體育指導員達到6000人,冰雪項目青少年運動員達到800人,累計參與人次力爭達到650萬。(牽頭單位:市體育局,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殘聯,各縣區人民政府,興垣集團、云頂滑雪公園)
(四)持續推動體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圍繞“大好河山·張家口”冬奧冰雪游、草原生態游、紅色研學游、長城古堡游、康樂休閑游、親子假日游等主題,打造文化旅游精品線路,將張家口打造成為國際冰雪運動和體育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科學布局建設專業運動訓練基地、山地戶外運動拓展基地,推動經開區全季全民健身中心盡快開工實施。強力推進萬科崇禮汗海梁國際度假區、張北中都現代馬產業中心、張家口堡文化保護旅游發展等“十大標志性項目工程”,力爭項目早落地、早開工、早投產、早運營。加強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扎實推進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和崇禮國家級冰雪旅游度假區建設,繁榮文化藝術創作,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形成比較完善的文化旅游服務體系。全年旅游總收入達到500億元。(牽頭單位: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責任單位:市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五)持續打造奧運城市品牌。借力冬奧會為城市發展帶來的強勁動力,優化國土空間規劃,強化中心城區功能,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大力實施開放平臺打造、城市更新、生態建設、鄉村振興等工程。全年實施奧體中心、高鐵新城等重點城建項目300個以上,在市政府前和崇禮區分別建造體現奧運文化標志性建筑和打造奧運特色風貌街區,改造老舊小區96個,棚戶區改造開工3058套、基本建成1461套,改造老舊管網67.8公里,創建省級美麗鄉村90個以上,完成2個縣區森林城市創建,逐步將我市建成文明開放、綠色環保、城鄉秀美、交通便捷的“奧運名城”“冰雪勝地”“低碳之城”。舉辦“河北省第四屆冰雪運動會暨加快建設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等新聞發布會,策劃制作城市形象宣傳片,組織開展冬奧媒體記者“再回張垣”系列集體采訪活動。加強中央主流媒體宣傳推介,統籌主流媒體、政務媒體、新媒體、網絡自媒體等多種渠道,大力宣傳我市風俗文化、冰雪資源、旅游特色、奧運元素、人文精神等特色,全面展示冬奧城市良好形象,不斷強化奧運城市品牌。(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委宣傳部;責任單位: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商務局、市林草局、市外事辦、市城市管理執法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文明辦、市農業農村局,有關縣區人民政府)
(六)持續推進開放平臺建設。謀劃建設臨空經濟區和多式聯運海關監管中心,實行外商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構建開放型經濟體系。深化與國際友好城市交流,不斷擴大“朋友圈”,在冰雪運動、冰雪產業、文化旅游、科技教育、綠色生態等領域開展務實合作。拓展服務保障冬奧經驗,推動研發設計、科技成果轉化等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升級,支持教育、醫療、餐飲、住宿、娛樂等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大力發展企業管理服務、法律服務、金融租賃等現代服務業,全面提升服務業國際化水平。充分利用經開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優勢,集聚更多優質要素和高端高新企業,提升對外開放高度。(牽頭單位:市外事辦、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責任單位:市海關、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科技局、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市衛健委、市教育局、市生態環境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充分發揮市加快推動后奧運經濟高質量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牽頭抓總作用,聚焦重點工作任務,建立工作臺賬,細化任務分工,全面統籌推動工作落實。將后奧運經濟發展納入各級黨委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建立健全協同推進工作機制,形成強大工作合力。
(二)加快項目建設。扎實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強化市縣領導包聯幫扶,主管領導親力親為,分管領導全力以赴,圍繞土地、用能、資金等保障要素,定期組織摸排,緊盯項目建設需求,主動作為、靠前服務,加強與對口省直廳局溝通對接力度,積極爭取更多的政策、資金支持,確保項目順利推進。
(三)強化督導考核。建立后奧運經濟考核機制,圍繞產業、項目、產值、稅收、就業等方面,每季度對各縣(區)后奧運經濟發展情況進行統計排名,相關情況及時呈報市委、市政府,全面推進縣區后奧運經濟高質量發展。組織協調市直有關部門強化督導調研,發現問題及時協調解決,切實提升工作推進力度。
(四)深化宣傳引導。各級各部門要利用各類媒體全方位、多形式、多角度進行宣傳報道,總結推介典型經驗。要搞好政策解讀,聚焦廣大企業和老百姓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及時回應社會關切,提高群眾知曉度、參與度,營造全社會關注、支持、參與的良好氛圍。
?版權所有:張家口市宣化區人民政府???制作維護:張家口市宣化區人民政府辦公室???冀ICP備09047917號 |
![]() |